2014年3月24日星期一

閱讀卷17



閱讀卷17

第一篇
以下是一篇分析《橄欖的滋味》的文章,當中部分內容須由考生填寫、選擇。
* 在填充部分,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在選擇題中,每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然後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多選者0分。

本文的題目為《橄欖的滋味》,作者對橄欖滋味的體會,可用首段(1)甘醇2分)複述一詞來概括在文章結構上,段具有

(2)
A 欲揚先抑           ¡


2分)【整合】的作用。

B 先破後立                 ¡
C  點出文題            l
D  暗下伏筆                 ¡
從第二段(3)久違」(2分)複述一詞可知,作者撰寫本文時,已有很長的一段日子沒有咀嚼橄欖。
第三段作者說自己「並沒有嚼着橄欖,卻能享受嚼橄欖的感受」,這是因為:作者寫作本文時(4)一字一字描述橄欖回甘的滋味,讓她回憶、重溫嚼橄欖的感受3分)【引申】
第四段引入整理舊照片之事,在結構上具有過渡作用。作者認為數碼攝影流行前,人們(5)鄭重對待/重視/珍惜2分)【整合】每個拍照的機會。文中「咔嚓,把一剎那的時間、生命完全割切下來,凝定於那人那時那地」一句中,用象聲詞「咔嚓」來摹描按動快門的聲音,並用了


(6)
A 擬人           ¡


2分)【整合】這種修辭技巧。

B 擬物                 l
C  借喻            ¡
D  借代                 ¡
第五段中,作者寫自己整理小學同學的照片時,發覺已遺忘了部分小學同學的(7)姓或名2分)【整合】。作者又從小學同學的照片,聯想到自己不同(8)人生階段2分)【整合】的人和事,「瞬間我停滯在某些時空裏」表示作者沉醉在(9)往事的回憶中2分)【引申】
作者說:「一張張家人照片,我幾乎複製了自己前半生的故事。」直接陳述的意思是:作者看着家人的照片想起往事,(10)回顧了自己前半生的經歷3分)【引申】
末段意味深長,使人再三低回,最後一句在結構上具有(11)呼應2分)【整合】前文的作用。
在整篇文章的佈局方面,我認為嚼橄欖的滋味跟重溫舊照的感受兩者具有(12)互相映襯/由此及彼/互相呼應2分)【整合】的關係。
結合整篇文章分析,作者把整理照片視為「懼畏做卻又盼望做的一件事」,因為:(以不多於120字寫出,標點符號計算在內。)(6分)【引申】
(13)
















^1





























































































































^120
參考答案:
整理舊照片使作者驚覺人與事的巨大變化,尤其是相中家人已世,重看舊照片會使作者傷感,叫作者懼畏。然而,整理舊照片同時可以讓作者回憶往事,重舊日生活的況味,故又是盼望的。這種滋味就像橄欖回甘一樣,先感到苦澀,後感到甘醇。110字)
作答原則:
(1)能切中主題,即說明作者懼畏卻又盼望整理舊照片的原因,並結合整篇文章的佈局分析。
(2)能根據文章的內容,闡釋個人看法。
(3)考生可用自己的話語解釋,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篇
以下是一篇分析《寄弟墨書》的文章,當中部分內容須由考生填寫、選擇。
* 在填充部分,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在選擇題中,每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然後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多選者0分。

從文題可知,這篇文章的文類為(14)家書/書信1分)【整合】。作者在文章開首即表明自己的志向與期許,流露出作者


(15)
A 澹泊明志           l


2分)【引申】的襟懷。
B 秉公無私                 ¡
C  悲天憫人            ¡
D  豁達大度                 ¡
作者在第二段以(16)對人民的貢獻2分)【整合】為標準,評論(17)四民/士農工商2分)【整合】這些不同職業階層的人。他認為農夫地位最高,因為如果沒有他們,(18天下人都會餓死(用自己的文字回答)(2分)【解釋】。他認為讀書人理應比農夫高一等,因為他們(19)重視孝悌2分)【解釋】、承接先人的成就並等待後世去發揚光大。做官得志時,便(20)把恩德施給人民(用自己的文字回答)(2分)【解釋】,不得志時的也會涵養德性而為世所知。但他蔑視當時的讀書人,因為:2分)【整合】


正確
錯誤
部分正確
無從判斷
(21)
部分讀書人在鄉里間為非作歹;
當時的讀書人很少抱經世濟民的思想。
前句正確,第二段寫「其不能發達者,鄉里作惡,小頭銳臉」,正是指此;後句錯誤,文中寫經濟自期,抗懷千古,亦所在多有,只是被壞人所累,開不得口。故答案為部分正確
¡
¡
l
¡
在第三段作者提醒堂弟,對於租地耕作的佃農應(22)以禮相待2分)【解釋】。作者在末段提出自己對於(23)購置田產2分)【解釋】的想法,體現了作者


(24)
A 甘於平淡           ¡

2分)【引申】性。
B 知足愛人                 l
C  隱居避世            ¡
D  超然不群                 ¡
對於作者這種觀點,我有以下意見(25):(說明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4分)【評價】




參考答案:
我十分同意,因為田地是十分重要的生產資源,如果被少數人獨佔,農民就必須要向地主租地耕作,容易出現地主剝削農民、糧食生產者反而要挨餓等不合理現象。或
我不同意,只要買賣雙方同意而又不涉欺詐成分,有財力的人購置多少田地都不應受規限。容許田地自由交易,對買賣雙方都有利,也可以促進生產。
作答原則:
(1)能切中主題,即表明是否同意作者認為不應多買田地的觀點,並提出理由。
(2)能根據文章的內容,闡釋個人看法。
(3)考生可用自己的話語解釋,言之成理即可。
在行文結構方面分析,本文呼應緊密,如「夫束修自好者,豈無其人」呼應了「不得志,修身見於世 」;「經濟自期,抗懷千古者,亦所在多有」呼應了(26)得志,澤加於民」(直接引錄原文)(2分)【整合】。「作官如何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產。」及「其不能發達者,鄉里作惡,小頭銳面,更不可當。」呼應了(27)而士獨於民大不便」(直接引錄原文)(2分)【整合】
第三篇
請根據《電車悠悠行》,回答以下題目。
* 在填充部分,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在選擇題中,每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然後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多選者0分。

(28) 文章首段以「連我們自己也有點懷疑,曾經有過那樣的時候麼?」這種1疑問2分)【整合】句式作結,以表達

2
A 不大相信           ¡

2分)【引申】的意思
B 考訂嚴謹                 ¡
C  時間久遠            l
D  事情荒謬                 ¡

(29) 第2段寫「在香港島叮叮噹噹轟響的電車,也被法國公司分了一半股權」,目的是要指出j世事在變2分)【引申】,當中的」(1分)【複述】字用得精妙,表現了作者內心的無奈。

(30) 作者在第3段聯想到龜兔賽跑的故事,以兔來指j小巴1分)【整合】,有時因為k小巴不時在途中兜兜轉轉兜客反而不及乘電車快3分)【整合】;作者在這裏用了3對比2分)【引申】手法,用以凸顯後者的優勝處。

(31) 文中用了不少篇幅描寫作者借用水果店電話一事,試說明其用意。(4分)【引申】
那是為了突出年代久遠。作者執筆寫本文時,手提電話已極為普遍,但當時手提電話還未誕生,甚至並非按鍵的電話,而是最舊式的黑色輪盤式電話,由此可知敘述的事情發生在距今多年之前。
(32) 試根據文章第5-10段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分)【整合】

正確
錯誤
部分正確
無從判斷
j 作者懷念剛到香港時的生活
  作者當時接觸的人、事都極具人情味。
前句正確,作者回憶初到香港的往事時,提到舒服、有人情味;後句錯誤,第6段的書局老闆目光陰沉,使作者感到局促。故答案為部分正確
¡
¡
l
¡
k 作者初到香港時所見的景物與現在有很大分別;
  作者認為把社會看得單純是極端的想法。
(前句正確,作者提及電影院、酒樓都消失了,英皇道末尾的巨大山石被炸為平地;後句正確,作者寫明白社會並不單純,然後寫認為社會處處陷阱是「另一種極端」,由此可推論她認為視社會單純也是極端想法。)
l
¡
¡
¡
 (33) 作者在第11段寫道:「別看電車冰冷,它也有柔情的一面」。末段的語句「j它一路唱着鋼鐵的歌2分)【整合】」呼應電車的冰冷形象;至於「柔情的一面」,則是指k乘客為誤闖車廂的蝴蝶而驚醒,並為牠指示出口【整合】2分)
(34) 末段寫「東去,西來」有兩層意思,分別為:【整合】(兩項答案先後次序不拘)
j 橫穿香港島的電車路線;(2分)
k 一百零七年的電車歷史。(2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