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星期三

中四 議論文二 口頭匯報

中四 議論文二 口頭匯報

第一組:以提出條件法思路分析第二題<<妥協>>
以提出條件法寫作第二題<<妥協>>的


第二組:以提出條件法思路分析第二題<<妥協>>


第三組:以提出條件法寫作第二題<<妥協>>的段意:
段意脈絡:
引論:
本論:
段2:舉例說明在甚麼情況下,妥協是藝術——能帶來希望的效果論證(舉例);段3:妥協是藝術——能創造和平的效果論證;段4:過渡;段5:不妥協是藝術——只要堅守信念,就能彰顯正義的效果論證;段6:不妥協是藝術——不惜捨生取義,定能實踐更大的善的效果論證;
結論:

第四組:列出第一題<<整容>>(立場:贊成A否定B)各段段意及所運用的論證技巧(至少三種),並口頭簡述如何運用這些技巧。
段意脈絡:
引論;
本論:段2贊成A的分論點一及提出理論論據;段3贊成A的分論點二及提出理論論據;段4過渡段;段5否定B的分論點一及提出理論論據;段3否定B的分論點二及提出理論論據;
結論

第五組:以提出條件法寫作第二題<<妥協>>的段意:
段意脈絡:
引論:
本論:
段2:舉例說明在甚麼情況下,妥協是藝術——能帶來希望的效果論證(舉例);段3:妥協是藝術——能創造和平的效果論證;段4:過渡;段5:不妥協是藝術——只要堅守信念,就能彰顯正義的效果論證;段6:不妥協是藝術——不惜捨生取義,定能實踐更大的善的效果論證;
結論:以提出條件法思路分析第二題<<妥協>>

第六組:
列出第一題<<整容>>(立場:贊成B否定A)各段段意及所運用的論證技巧(至少三種),並口頭簡述如何運用這些技巧。
段意脈絡:引論;
本論:段2贊成B的分論點一及提出理論論據;段3贊成B的分論點二及提出理論論據;段4過渡段;段5否定A的分論點一及提出理論論據;段3否定A的分論點二及提出理論論據
結論

----------------------
有關不妥協的寫作提示
社會上不妥協的事件:
1/7遊行反對23條
維權人士:劉曉波、譚作人
菲律賓道歉
台灣反服貿
昂山素


思路:妥協/不妥協
原因:為何妥協/不妥協?為意氣?為一己私利?為公眾利益?為社會發展?或其他更高層次的理由?(如信念、宗教、價值觀、道德良知等)
現象:有何妥協/不妥協的事例?
後果:不妥協的後果(正面?負面?)
---
反服貿:

更重要的是,台灣學生、民眾的行動並沒有想推倒台灣艱苦建立起來的民主體制,沒有要推翻選舉結果及政治秩序。他們的行動始終在現有的政治及法律框架內,他們的要求都能透過體制內的方法如修改議會審議過程,引入新的法規及監督機制解決。這跟泰國近幾年形同搞政變的群眾街頭運動不可同日而語。批評學生、群眾破壞法治,破壞民主更是混淆是非。
今次因反對「兩岸服貿協議」而引發的「太陽花學運」如何發展下去,何時落幕暫時還未清楚。重要的是不管政府及學生都展現了透過民主體制處理爭議的態度及決心。總統馬英九雖然暫時還不肯撤銷服貿協議,但已對學生提出的部份要求如逐條審議、成立監督機制作出讓步,表示接受。學生方面雖然堅持政府接納全部要求才停止行動,但他們至少令抗爭不再升溫,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做法。這對緩和事態,製造對話空間是有好處的。只要雙方不各走極端,堅持透過民主、法治軌道處理爭議,紛爭即使再拖延一會也有解決的機會,而台灣的民主體制經過今次洗禮後只會更成熟穩妥,更能反映民眾的意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